最近常看到有网友讨论该不该在农村老家建房。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老围龙屋
首先我是在老家农村(梅州兴宁)有建房的,07年建的一层,大概120平,含前后院子,2019年因孩子慢慢长大了,就加建了一层半,因为建得比较早,装修也是秉着够用就好的简单装修,所以两次建房总价加起来应该不超过35万。
我家里有兄弟两个,我弟在广州,我在深圳。都已经结婚生子,并且在所在城市有房产。我建房是因为我父母年纪还不算大,07年的时候,我父亲58岁,母亲52岁。他们更希望在农村生活。
我家在我们兄弟工作之前是比较穷困的,房子少,我们兄弟从初一开始一直住在姑妈家的老房子里。所以建房是我们兄弟从小到大的一种执念和渴望。
老家农村比城里更有人情味。我们客家人都是一村一姓,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邻里关系虽也有小矛盾,但更多的是和睦相处的人情味。我们现在偶尔回去,邻居都经常会主动送自家的各种蔬菜瓜果过来的。
我们在农村里也还有很多割舍不了的亲情,比如父母的兄弟姐妹,他们在我们兄弟成长、求学的过程中都给过我们很多帮助。所以我们每年回去的次数会很多,回去多是为了看望父母,以及参加亲朋的红白喜事。老家新建的房子让父母生活得更舒适,更有尊严。
全家福
要不要在老家建房子,我觉得有几个条件:
1、老家是不是适合生活。未来十几二十年,老家所在村镇会不会衰败到交通、购物、医疗、教育都极其不便的地步。小县城也在逐步城镇化,一些偏远的农村是真的快成无人村了,这些地方再建房就真的不适合,生活需要人气和烟火气的。
2、家里老人,或者自己是不是还有在老家生活的意愿,对老家的情感需求是不是足够强烈。
3、自己的经济能力是不是能够支撑在老家建房子。毕竟是比较大额的投入,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不免都有房贷车贷。所以老家建房尽可能在不会长期影响现有生活质量的情况下进行。
我觉得这三条是最主要的考量依据,如果都是肯定的,我觉得在老家农村建房就完全没问题。毕竟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不时回去住个三五天或者十天半月,都是一种精神抚慰。我很享受每次回老家的感觉。看着熟悉的人、熟悉景,闻着熟悉的青草味,甚至鸡鸭牛羊的骚臭味,都是那么亲切,感觉回到了家乡的怀抱,让自己自在又平静。
父女俩的悠闲时光
房子加建的时候
勤劳的小伙子在贴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