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3年,是先父吕梁(1923.11~2015.7)诞辰100周年。
父亲1950年代工作照
近日,在父母家中发现先父保存在一个大牛皮纸信封中的月工资条集。保存的月工资条按年用订书钉合为一整条,从1987年到1998年整整12年,共一百多条。
家父1987~1998年工资条(部分)
观读先父悉心留存的这些工资条,不禁令人回味感慨。
可以猜想,1987年是由于先父供职单位采用电脑财务管理系统之后,才有了打印形式的工资条。先父如此重视自己的工资条,首先是一名老革命干部对国家俸禄的珍视,其次是对80年代后期开始个人工资额的不断上升变化的记录,折射出老人家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的敏感意识。
在自己小时候长期的记忆中,父亲作为国家中高层干部,每月工资168元(行政14级),这在上世纪50~70年代,为父母、祖母和我们兄弟妹五人组成的八口人之大家庭,可谓提供了较厚实的生活保障,但在我的整个童少年时代,家庭生活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之一是节俭、节俭、再节俭。
全家福(1960年代,前排右一为作者)
记得60年代初,母亲带我们学龄前的兄弟二人去看《三毛流浪记》电影,为了节省,只买了2张票,而被拒之门外,不管母亲向检票员如何解释也未果,一气之下带我们兄弟回家了,因没有看成特别想看得电影,不懂事的我一时嗔怪母亲为何不买三张票,也对那个尴尬夜晚的电影院大门景象记忆深刻。
先父收藏的第一张工资条是1987年1月。看到那时已经是地厅级高级干部(行政12级)的月工资总额仅为233.90元。回想彼时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五年后被公派到国外正在研修中的我,每月可领取的生活补贴(仅2年),大约为家父工资的数十倍,大为惊讶,也为在那个岁月没有更多地反哺家里而自责和懊悔不已。
工资条显示,先父1992年前工资额几无变动,之后开始跃升,1994年7月为759.70元,比1987年翻了三倍多,所保留的最后的一张工资条为1998年3月,月薪已过千,达到了1284.10元。家父2015年7月仙逝,那时已离休近三十年,据家人讲,老人家彼时月薪已过万元。
个人以为,先父保存的这一大摞工资条,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十年间工资收入记录,也反映在改革开放第二个十年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可谓是国家记忆的个体体现。
第二排左二为家父
我认真整理了先父保存的这些工资条,并按年排序塑封装订成册,愿后辈能续存留念。
是为纪念先父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小文,飨食后人。
2023.2.19
西域.兰州